雪灵谷自然地理
动物百科全书
三江源雪豹数量超过1200只
雪灵谷专业号 | 2020-3-31

草原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高、湿地面积明显增加、退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


55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和世界“第三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前召开的《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白皮书(2019》发布会上,青海交出斐然的“生态”成绩单。

“绿色答卷”成绩斐然

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国家公园示范省),一年来,青海省在自然保护地事业上当好排头兵、种好试验田,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为核心,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青海省生态资源环境持续改善,为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奠定了生态根基,为全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重要抓手。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恩光表示,近年来,青海草原生态系统功能逐步恢复。全省草原植被盖度由2014年的50.17%提高到57.2%,产草量从每亩159公斤提高到195公斤。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高。该省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5.23%提高到7.26%,森林蓄积量由2010年的4589万立方米提高到5010万立方米。

同时,湿地面积明显增加。三江源区湿地面积由2012年的3.9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青海湖面积较2004年扩大319.38平方公里。该省湿地面积达到1.22亿亩,位居全国第一。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显示,青海省荒漠化土地年均减少15.3万亩,沙化土地年均减少17.1万亩,重点沙区实现了“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逆转。

此外,作为野生动物的“天堂”,近年来,青海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逐年增加,目前,雪豹数量超过1200只,藏羚羊由上世纪90年代的不足3万只恢复到现在的7万多只,普氏原羚从300多只恢复到2000多只,青海湖鸟类种数由上世纪90年代的189种增加到223种。

当好“地球卫士”的重大责任

建立国家公园示范省,青海再次敢为人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提出要着力建设国家公园;2017年7月中央深改组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提出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代表的自然保护地体系;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确立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目标;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进行了全面部署。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海的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事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不仅是事关青海全局的战略举措,也是重大国家战略。

使命当前,2018年12月,国家林草局、青海省决定共同建设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青海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国家公园示范省)。王恩光表示,下一步,青海将深入探寻生态价值、生态责任和生态潜力的内在逻辑,将最具有生态重要性、国家代表性和全民公益性的核心资源纳入国家公园,在该省范围内建立起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管理有效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将良好生态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优势,不断实现生态价值的保值升值,在重塑生态价值、履行生态责任、挖掘生态潜力的具体行动中,努力交出一份展现生态文明建设新作为的时代答卷。

28041
阅读
108
评论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